登录   /   注册

土地托管模式让现代农业更简单

   日期:2021-02-22     来源:农业大实话    浏览:349    
核心提示:土地托管是指部分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者把土地托给供销社等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并由其代为耕种管理的做法。土地托管现象是在市
       土地托管是指部分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者把土地托给供销社等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并由其代为耕种管理的做法。土地托管现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产生的新成果。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托管,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实现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较好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农民实现双赢的很好合作方式,目前全国各地还在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土地托管模式让现代农业更简单

分为全托管方式,半托管方式

       托管”是近些年在中国农业的实践中,发展起来并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种新兴农业种植和管理模式。相比于传统的小农经济、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农业的发展目标与过去完全不同

       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农业机械的大量制造和使用,化肥和农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农业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西方大多数国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后的八十年代开始,开始逐步进入了“丰衣足食”的小康阶段。
农业在“供不应求”的阶段和“供过于求”的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目标和规律。在供不应求的阶段,国家要调动一切资源,不计成本和最大化地生产粮食是压倒一切的目标。但是在粮食生产已经满足人们“口粮”的基本需求之后,其生产的主要目标则逐步转变为:稳定供应、多样化、质量的提升和品牌建设等,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评价的标准也从单纯的数量追求转为效率和效益的追求。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长期食物短缺和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中国农业的发展思路一直没有得到调整,还是单纯追求数量的最大化。其结果就是造成了今天以环境恶化和资源过渡消耗为代价,生产了大量品质不高,没有市场销路的农产品的窘境。

       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农业的发展目标必须从单纯的数量导向,逐步转变为效率和效益导向。因为,只有生产效率提升了,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才会得到提升,数量的充分供应,品类的丰富性和质量的保证性才能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够得到保障。

小农经济模式在中国没有出路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品质大保障必须是在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基础上实现的。中国作为人口和农业大国,如果没有发达的现代化农业作为保障,中国的粮食供应,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中国农业的核心是主粮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不是经济作物发展快慢和赚钱多少。如何在现有制度的框架下打破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式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迅速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增加农业的保障供应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福祉的根本大事。

       以“有机农业”、“自然农业”和“循环农业”等各种名目出现的小规模的农业,更适合经济作物和地方特色的小作物、小品种,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补充形式,但是不能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不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大规模农业不会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中国由于现行土地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制约,几千年的农耕史所形成的小农经济形态,以及众多的人口和耕地资源稀缺的现状,使得中国在发展大规模和现代化农业的方面障碍重重,步履维艰。

       除了在黑龙江(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农垦和新疆(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建设兵团范围内,中国的农业不适合走欧美的大规模农业和农场的道路。再加上中国由于耕地资源的稀缺,耕地的价格高启而农产品的价格低廉,社会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承受如此高昂的流转费用,农业的投资率也达不到社会资本的期望值。因此,大规模的农业在中国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其施展的空间和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不会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为什么说“土地托管”是中国农业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土地托管是针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几种农业生产模式的缺点,通过农业生产一线人员反复实践和讨论修正,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的商业模式。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被广泛的探索、实践、宣传和推广。

       在此之前,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外来大户的承包种植,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原始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目前流行的主要模式。他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通过流转成本,规模优势,技术优势,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后,得到以下的结论:
       综上所述,土地托管的形式由于对于启动资金和资本需求少,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能够在不改变现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情况下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按照市场化的规律运作,其劳动生产率,种植和栽培水平,以及管理和经营水平都较高,抵御气候和市场风险能力强,最适合中国现有国情和农业生产的水平,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什么是适度的规模化,它的标准如何界定

       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与其它产业一样,必须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中国农业在未来不再会是原生态的自然经济形态,不再是小规模的作坊式的手工生产,不再会是以高强度的劳动投入为代价的单纯的数量化的生产。其发展规律与其它产业一样,要经历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四个基本发展阶段。

       世界各国各地区农业的发展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有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大规模农业,有以东南亚、日本、台湾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和精品农业等,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以一定的规模和标准化生产为基础的。

       多大的规模才是最适合本国和本地区的适度规模?这主要依据当地自然资源资源的禀赋,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特别是土地制度和政策,以及历史上所形成的农业经济形态所决定的。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生产条件不同,土地破碎化的程度不同。总体来说,北方的适度规模要大于南方,旱田的适度规模要大于水田,主粮作物的适度规模要大于经济作物。

       根据“美来众联”的农业操作的实践经验证明,旱田的适度规模是在1500-3000亩之间;水田的适度规模是在500-1000亩之间。决定其规模的最核心的要素是:小型农机具的配套、操作和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土地托管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依托全程机械化服务是土地托管模式的核心切入点。以农业机械取代繁重的人工劳动,集中连片种植,以再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农资投入、农产品销售和农业金融与数据完善服务的内容。具体说来涵盖以下各个方面:
       -土地集中托管和服务的业务整合
       -农业生产、种植和经营方案的讨论和确定
       -农业机械的配套和全程服务
       -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农资产品的鉴定、选择、配套、集采、配送和使用
       -农业生产的过程管理、监控的调整
       -农产品的集中种植、收获、烘干、仓储和销售
       -订单农业和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
       -农资贷款,农业金融租赁,粮食银行,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
       -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和应用

土地托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首先,土地托管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土地承包和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从而帮助中国农业找到一条可以迅速实现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捷径;

       其次,土地托管可以通过土地的连片种植,快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应用和升级,把大量的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产业人口的转移;

       第三,土地托管可以大大加速中国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第四,土地托管可以实现相对标准化的操作,可以被迅速复制和推广,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和价值;

       第五,由于土地托管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中的标准化操作,产品的质量可以得到保障,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农业大数据可以被实现。

土地托管的理念是,通过农业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带动和提升中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解放劳动力,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加快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速度。

土地托管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让农业变得更简单。
农先锋网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网站(www.nongxianfeng.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邮箱:3267146135@qq.com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