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辆拖拉机是无人驾驶的,这是外冈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内已完成无人化改造的6台农用作业机械之一。董平伟是上海联适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这个“数字化无人农场”项目由外冈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联适导航共同打造,截至去年底已在200亩试验稻田内初步实现了耕、种、管、收等各环节的无人化作业。
外冈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刘波告诉我们,合作社共有农机200多台(套),已进行改造的农机包括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自走式打药机、收割机等。去年,这些经改造的农机已实现无人作业,不久前又更进了一步:农机的“无人作业范围”不再局限在农田中,而是能自动出库、入库,实现全程无人操作。“目前正值农闲时期,我们正抓紧时间进行机器调试优化,同时利用农机无人化作业进行农田深翻,把秸秆翻到土里面成为肥料,为即将来临的春耕打下基础。”
为什么要在外冈镇打造“数字化无人农场”?外冈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旭告诉记者,此前外冈镇在沪郊试点宅基地置换,农民搬进新式小区、原有的宅基地复垦成耕地,高水平粮田整齐平整,适于规模化、机械化经营。“目前,无人农机作业需要事先设定路径,整齐的田块更适合,否则就需要人力进行辅助操作。”
联适导航公司深耕数字农业,致力于无人农场应用。董平伟告诉记者,经过无人化改造的农机按照机器指令进行作业,标准化程度、精度都更高。“因此,无人驾驶的农机可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节省燃油、大幅节约人力成本。”去年秋收时,泉泾村的无人农场试验田就尝试用无人驾驶的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效果很好。“不只不用再‘脸朝黄土背朝天’了,农户连收割机的驾驶舱都不用进,坐着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收割。”
张旭告诉我们,目前外冈镇的无人农机主要还是通过一台机器配一名操作员来实现作业,未来将实现一人控制多台农机协同作业,进一步提高效率。同时,将来还要在实现无人作业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农场改建,实现包括土壤肥力监测、作物长势监测、作物产量监测、年度作业统计分析等功能。比如,通过遥感技术分析作物叶片颜色等数据,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让自走式打药机去相关田块打药;无人农机在施肥时,会自动根据相关田块的作物生长情况决定施肥多少,对长势稍差的作物,肥就施得多些;长势好的作物施肥就少些。
目前外冈镇已实现的是数字化无人农场的1.0版本,到明年将实现2.0版本,进一步提高精度和稳定性,实现不同无人机械间的协同作业、一人多机操控作业等,完成千亩规模的全程无人化作业示范。“到2025年,数字化无人农场将达到3.0版本,规模将扩大到万亩,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形成完备的大数据决策系统,实现项目从示范研究到产业化推广应用。”张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