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代表农业农村的未来。近年来,延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不断创新培育机制,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取得喜人成绩。截止2023年3月底,总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9796人,一批农业农村的“领头羊”正在不断成长。
01 “点餐式”培训,激发致富内生动力
近年来,延安市农广校积极探索,丰富创新了培训模式,学员能力大幅提升。建立以学校为主体,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实训基地,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省、市、县三级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全市共认定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77个,其中省级实训基地20个,市级实训基地29个,县级实训基地28个。
李延峰是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坪桥镇高家湾村村民,是安塞名优特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法人,从一位普通农民到高素质农民,从白手起家到年销售额400多万元的“电商达人”。
“苹果、设施蔬菜、养殖等主导产业的培训,真正契合了新时代农民的实际需求,让我学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理念。”李延峰深有感悟地说。
2004年,在外打工的李延峰毅然回乡,开始种植果园,缺乏果园管护技术,他就从零开始学。看农业杂志,追农业栏目,向专技人员咨询,通过网络线上学习,利用一切时间参加各类培训……然后再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践中。
随着果园管理逐渐走上正轨,李延峰又开始流转土地种植小杂粮。几年下来,他不仅把果园管理得顶呱呱,小杂粮也种得不含糊,他本人还成为了有名的“田秀才”“土专家”,2018年被认定为“高级职业农民”。
“合作社通过线下和线上销售,小杂粮、山地苹果两项销售额达400余万元。”李延峰说。
“近年来,安塞区高度重视领军人才的使用,把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充实到村组领导岗位,带领村民发展农业产业,共走振兴之路,李延峰就是其中一位。”安塞区农广校校长曹飞说。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延安市农广校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培育模式,创新培育方法,完善培育体系,不断提升培训成果,越来越多的农民改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助推乡村振兴。
02 培育“新农人”,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
经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不懈努力,目前,延安市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一批高素质农民正在成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和带头人,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这支综合型人才队伍里,吴起县铁边城镇田南湾村43岁的邵鹏山,是一位典型代表。
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邵鹏山接触到了养猪,后经过多次考察,发现养猪行业前景不错。加上自己也懂得一些养猪知识,随即萌生了养猪创业的想法。2012年,带着包工赚来的200多万积蓄返乡养起了猪,从“包工头”到成为年出栏5000余头的“猪倌”,邵鹏山告别年少时朝思暮想的“城市梦”,回到他熟悉又陌生的田南湾村。
“这几年,凡是有培训我都会积极参加,我从这些培训上学到了很多科学养殖的新技术,还开阔了眼界。通过学习,现在养殖更专业、更科学,不仅节省了饲料,收入也提高了不少”邵鹏山说。2022年7月,邵鹏山获得了高级职业农民资格。
“开展培训之前,我们会认真做好培训对象遴选和需求调研,重点掌握农民底数和培训需求,了解各类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从业人员的知识技术需求,确定培训类型,做到培训需求与供给有效匹配。”吴起县农广校副校长刘文明说。
03 再立新潮头 打造农民“生产生活宝典”
近日,由延安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延安市农广校承办的“延安百万农民大培训”第100期培训举行,邀请了延安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王刚正就肉牛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在线上进行了讲解,吸引了17.5万农民和网友围观。
让农民“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延安市于2020年实施百万农民线上大培训,截止目前共举办100期,点击量高达7100余万人次,其中2023年百万农民线上大培训平台开展31期专家直播培训,针对苹果管理、粮食种植、畜牧养殖、大棚蔬菜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专家教授及时给出了详细的解答,点击量达1198.5万人次,被省市网信办评为”网络公益工程优秀精品项目。
“‘百万农民大培训’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树立了一批高素质农民典型,带动了农业增产增效的农民增收。我们将结合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进一步整合高素质农民培育资源,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培育生产经营、专业技能、服务管理等复合型人才,力争使参训学员成长为延安市的致富能人、致富强人和产业发展带头人,发挥好高素质农民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延安市农广校校长宋利山说。
记者:张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