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奶业协会、美国奶业科学学会、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和丹麦兽医与食品管理局主办,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七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线上召开。
本届会议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奶业——营养·鲜活”为主题,首次以线上直播形式召开,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力推行业新发展,以落实新理念,增强新能力,探索新方式,突出新技术、新模式,打造新产品,围绕“奶牛营养、牛奶品质、营养功能、健康养殖、检测新技术、安全控制、能源利用、乳品加工、产品包装、低碳减排与提质增效”等内容,设置系列专题论坛。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秦玉昌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牧医所”)是社会公益性畜牧兽医研究的国家队,奶产品质量与安全作为牧医所的重点学科,面对奶业振兴的重大需求,努力创新与实践,近年来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十三年来,牧医所与美国奶业科学学会和中国奶业协会联合,已成功举办了6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尤为可喜的是,今年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和丹麦兽医与食品管理局也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加入进来,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国际机构与我们合作办会。“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已经成为分享国际奶业科技前沿进展,探讨奶业领域新技术、新成果,推动中外奶业科技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
农业农村部原常务副部长刘成果就会议主题向参会人员分享了三个观点。首先,中国奶业振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标志有三,一是基本实现奶牛饲养的规模化;二是生乳质量打了一场翻身仗,近6年连续抽检合格率都在99%以上;三是国人对国产奶的消费信心明显恢复了,国产奶的销量大幅增加。第二,中国奶业之所以在质量上能够打一个翻身仗,除了国家的重视,各方面的支持,其中突出的一条是靠科技的支撑,如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坚持实施优质乳工程,明确提出了"优质奶产自本土奶",为奶业的发展提供助力。第三,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奶业——营养、鲜活,主题鲜明,切入要害。他指出,牛奶基础营养已经广为人知,但牛奶的第二大功能——保健功能,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将对人类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表示,服务于人类健康,是全球奶业同行的共同责任与使命。他认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奶业振兴。中国奶业发展已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人均乳品消费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亚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有着更高的向往,对奶类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所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坚定不移推进奶业振兴,实现多产奶、产好奶、喝好奶,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其次,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聚焦“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其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则是从事奶业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最后,强化奶业科技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有14亿人口,市场空间巨大。每年从新西兰、美国、欧洲等地进口乳制品折合为生乳约2000万吨,既丰富了中国奶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奶业是朝阳产业、是健康产业。国际奶业科技日新月异,分子营养、智慧牧场、功能乳制品等领域正引领着国际奶业的科技发展方向。因此,未来奶业的国际科技合作和产业合作大有空间,合作成果也将为改善人类营养与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李德发院士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奶业的贡献和协会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全球奶业经历了从“多产奶”,到“产好奶”,再到目前“喝好奶”的历史阶段,这是人类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结果。在新冠疫情依然不断传播的今天,本届研讨会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奶业—营养鲜活”为主题,紧扣时代“喝好奶”主旋律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需求,瞄准了技术的前沿、核心和根本,对推动我国奶业科技进步和国际交流,提升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建设现代奶业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奶业未来潜力大、空间阔,是朝阳健康产业。对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乳品仍是畜产品供给结构和居民膳食结构中的一块突出短板。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是我国奶业发展最大的原动力,科技是奶业健康发展的支撑,“十四五”期间,我们“按照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指导原则”设置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奶业全产业链高效优质生产关键技术”项目,抢抓战略机遇,找准发力点,持续深化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优质乳工程,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奶业振兴发展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全国人民对乳品消费的需求。
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刘亚清表示,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经过持续地创新和变革,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基础稳固、态势良好和前景广阔。但不容置疑,奶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惑、不小挑战,全面振兴之路任重而艰巨。强优势,补短板。要深入学习领悟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提升奶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推进奶业全面振兴,创新实现奶业高质量发展。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强化消费升级赋能,把扩大乳品消费需求,与乳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同步;要强化科技创新意识,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创新构建多模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奶业科技创新中心;要解析发展瓶颈,加强奶业科技攻关和转化;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扩大奶业国际交流合作。以科技创新为动能,驱动奶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最终有效提升奶业发展综合竞争能力。奋进2025,要坚持“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三农工作总定位,抢抓战略机遇,找准关键核心,持续深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逐步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扎实推动奶业发展再创新辉煌、再上新台阶!
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对新中关系取得的长足发展表示热烈祝贺。傅恩莱女士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新西兰奶业发展历史,特别介绍了新西兰乳业的先锋人之一,来自广东的移民对新西兰乳业做出的贡献。2018年7月和2019年4月,中新双方分别签署了农业合作五年战略计划和牛奶质量和安全专家工作组协议,交流乳品科学和法规政策方面的前沿知识和经验,推动中国奶业健康发展。傅恩莱女士也表示,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通过关注乳制品行业可持续性,触及健康世界的核心,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和新西兰驻华大使馆非常荣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举办今年的研讨会。现如今,中国作为新西兰第一大乳制品市场,中新双方在包括食品安全、贸易便利化、牛奶质量研究和标准、奶农培训、乳制品动物育种和动物健康等方面深入合作,互利共赢。2018年7月和2019年4月,中新双方分别签署了农业合作五年战略计划和牛奶质量和安全专家工作组协议,交流乳品科学和法规政策方面的前沿知识和经验,推动中国奶业健康发展。
丹麦驻华大使马磊表示很高兴出席本届国际研讨会,丹麦兽医和食品管理局以及丹麦驻华大使馆首次参与组织该研讨会。他向大家介绍了丹麦乳品行业的历史及发展现状,从农场到餐桌,丹麦养殖户和生产者都高效利用数字化养殖,以实现更高效地生产,同时减少饲料损失。他向大家分享了牛奶全产业链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丹麦兽医和食品管理局战略行业合作的重点,合作尤其侧重于优化整个乳业价值链的资源效率,包括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这项合作始于2020年,是中丹两国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强有力合作的一部分。今年9月,中丹奶业联合中心成立,这是两国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中国更可持续的乳品生产提供平台。通过这次会议知识共享,可以提高对可持续乳品生产,以及科技方法和创新如何促进可持续乳品生产的共同认识。
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近10年来,我国奶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大幅提升,质量安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尚未破解,尤其是以“优质、健康”为核心的技术标准缺失,优质奶产品供给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竞争力偏低,这就迫切需要奶业从安全底线向优质发展转型升级。当前,全球奶业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正在形成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中国作为世界奶业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超前谋划、顶层部署,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国际奶业科技协同创新,组织国际优势力量联合研究优质乳生产与质量控制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无疑将引领全球奶业发展的方向。
据介绍,本届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荷兰等国家的20余位国际知名专家和3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作精彩的学术报告。会议期间,举行了首家优工联标识使用授牌仪式和国家优质乳工程助力国民营养计划共同行动纲领发布仪式,举办了优质乳工程奖项颁奖仪式,为行业人员带来一场名副其实的奶业科学盛宴。会议围绕奶业全产业链,首次举办了线上奶业展览展示。整个展会展示范围涵盖奶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种植、养殖、原料乳生产、机械设备、动物保健到乳品加工、包装包材、冷链物流、乳品消费、金融贸易等全产业链的产品展示,会议携手新华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普展示平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