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日期:2020-01-23     来源:益阳日报    浏览:261    
核心提示:   60年前,著名作家周立波回到益阳,创作出长篇小说《山乡巨变》,艺术地描述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革。60年后的今天,还是在这
    60年前,著名作家周立波回到益阳,创作出长篇小说《山乡巨变》,艺术地描述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革。60年后的今天,还是在这片热土上,刮起新一轮现代农业改革的东风,先行先试,创造了绿色农产品供给“益阳特色”、农业产业化“益阳路径”“互联网+农业”“益阳模式”,续写出“山乡巨变”新篇章。

本报记者 夏训武 通讯员 封伟

洞庭鱼米香,农业看益阳。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唯一的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市,我市在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担当,敢闯敢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农业新画卷,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速连续6年居全省前列。

   作为国家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我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迈出更快更坚定的步伐。秀美益阳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粮食、稻虾、蔬菜、黑茶等现代农业产业遍地开花,绿色品牌叫响市场,“一县一特”“益村”平台建设增光添彩。今天的益阳,正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闪耀洞庭,吸引来自世界的目光。

应势而动 融合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应势而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三农”工作部署,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壮大,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农业发展质量与效果明显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打开历史的篇章、抓住时间的节点、树立工作的坐标,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轨迹中,拼搏奋进的印记清晰可见——

   这是一条遒劲有力、指向未来的拼搏线。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到6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80%,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的乡镇比重、“12316”等农业信息服务热线覆盖率均达到100%。

   这是一条亮点频现、砥砺前行的奋进线。经营管理水平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稳中向好,安化、赫山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沅江、桃江、南县、资阳被列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智慧大农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数字乡村规模初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见雏形,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6万家以上。专业大户发展到4.8万户;“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深入开展,3年有26家龙头企业、215家农机合作社、842户家庭农场获得省级扶持。

   这是一条融合发展、持续上扬的上行线。益阳现代农业嘉年华、云上茶旅文化园等一批研学旅游热点,持续升温;安化黑茶文化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从巍巍雪峰到浩浩洞庭,从保守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银城大地徐徐展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聚力特色农业发展,大力推进“131千亿级产业”工程,即“一强”,大力发展安化黑茶产业;“三优”,突出发展优质水产业、优质稻虾产业、优质蔬菜产业;“一特”,即以益阳老字号、休闲食品为重点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打造两百亿级以上茶产业、稻虾产业、水产业与百亿级以上蔬菜产业、休闲食品产业。基本形成了以湖区着重发展商品粮、芦笋、水产和食品加工业,丘陵山区着重发展茶叶、竹笋、中药材加工和休闲农业,中心城区周边发展粮食、食品加工和蔬菜产业的“一县一特、一片一业”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正是这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我市“一县一特、一片一业”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已基本形成,特色产业强起来,品牌响起来,产品红起来,安化黑茶、桃江笋竹、赫山大米、沅江芦笋、南县小龙虾、大通湖大闸蟹、资阳休闲食品等县域农产品更是声名远播。

特色产业 各领风骚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安化黑茶经过10余年的飞速发展,已香飘海内外,成为安化县的支柱产业,安化县也因此得名“中国黑茶之乡”。安化县现有茶园面积35万亩,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26家,综合产值180亿元。告别传统的家庭式、作坊式生产方式,安化黑茶迈向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形成一条从茶叶种植、初加工、加工、仓储、物流配送、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安化黑茶” 被评定为中国十大茶叶公共品牌和湖南省十大农业品牌,公共品牌市场估价已达30亿元以上。牵头制定了从茶园到茶杯的标准体系,现有14个省级地方标准、8个国家标准,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2个,中华老字号1个,湖南老字号2个,被评定为中国十大茶叶公共品牌和湖南省十大农业品牌。

   南县小龙虾,吃出大产业。南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稻虾产业,通过开展“科研示范、苗种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健康餐饮、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已建成完整的稻虾产业链。据统计,至2019年止,南县共发展稻虾种养面积50万亩,年产小龙虾8万吨、稻虾米24万吨,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培育壮大了顺祥食品、金之香米业、溢香园米业等一批稻虾生产加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打造了7个高标准集中连片万亩稻虾示范基地,22个千亩稻虾产业示范园。发布了《稻虾生态种养技术规程》《南县小龙虾》等4个省级以上标准,有17个稻虾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30万亩稻虾田成为国家绿色产品原料基地。南县被命名为“中国虾稻米之乡”,获批“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南县稻虾米”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南县小龙虾”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南县稻虾米”成为全省首个进入香港市场的湘米品牌,顺祥食品小龙虾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素有“中国南竹之乡”的桃江,笋竹产业较为发达,是全国重要的笋竹集散地之一。近年来,通过加强笋竹基地建设,挖掘笋竹美食文化,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举办竹文化节,“桃江笋竹”逐步成为桃江县主导特色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目前,桃江共有笋竹省级龙头企业6家,笋竹加工企业28家,笋竹专业合作社32家,年产值近20亿元。“桃江竹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作为“全国十大米市”之一,赫山区高度重视大米品牌质量建设,以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国家级示范县为抓手,全力打造“赫山兰溪大米”地理标志品牌,以赫山现代农业示范区基地示范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出玉针香、粤王丝苗等一批产量高、食味品质好、适销对路的新品种,以其晶莹如玉、口感醇香、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青睐。当前,赫山区正举全区之力,将兰溪粮食产业园,打造为集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科技研发以及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粮食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

   此外,沅江芦笋、大通湖水产、资阳休闲食品均各具特色,发展前景看好。

现代农业 智慧创新

   绿色是益阳农业发展的底色,智慧是益阳农业发展的特色。在我市各县(区、市),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我市乡村增添了一处处风光胜景,见证了全市现代农业建设水平的显著提升。

   目前我市通过强化政府引导,出台政策支持,抓好资源整合,已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3个特色产业省级示范园,争取国、省扶持资金2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各县(区、市)围绕“以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创建主题,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聚焦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了7个国家现农业核心示范区,成为推动全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引领者。

   赫山区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大力推进“三园一体”和“一线三环”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带建设,全力打造市级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安化县举全县之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入选首批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安化黑茶产业园成为2018年全省唯一获批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南县洞庭湖生态经济创新示范区成为集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研发创新、休闲观光和生态环保为一体,具有较高综合效益和经济竞争力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市乘“云”而上,借力“一张网”,加快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的融度融合,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绿色农业智慧乡村互联网大会,为乡村发展增添新动能。集党务、政务、村务、商务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益村”平台,注册总人数达217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5.3%。桃江县、南县先后获评为电子商务进农村全国综合示范县。“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益阳模式,开辟出一片农村农业发展新天地。

   我市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正逐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农先锋网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网站(www.nongxianfeng.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邮箱:3267146135@qq.com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