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大宗原材料涨价、部分供应链受限等因素综合影响,化肥等农资价格近段时间持续高企,带动种植成本攀升,引起各方关注。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我国许多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底子薄、路子窄,农业本身的比较效益偏低,影响种植户收入。而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难免进一步压缩种植业本就有限的收益,挫伤其种粮积极性。
所以,对这一关系到粮食安全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最高可处罚500万,河南省强化农资市场监管
5月2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南省“三夏”生产专题新闻发布会,会议着重介绍了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情况。
会议提出,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农资市场价格监管,及时处理农资产品价格投诉举报,同时严厉打击农资市场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价格违法行为,对严重扰乱农资市场价格秩序的经营者,最高可处500万元罚款。
河南省市场监管部门还组织开展了“农资执法打假”集中专项行动,以质量问题突出的区域和村镇接合部为重点区域,严厉打击各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农资案件举报、受理、处置、反馈的快速通道,对跨区域、跨部门之间的案件信息及时通报协查,与农业、公安等部门健全农资执法打假协查机制。
为进一步加大农用燃油惠农力度,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还联合中石化、中石油两家企业,在靠近农村麦收区域的国道省道沿线、城郊及农村设立1460座“三夏”农机专供站,面向农机用户销售柴油,售价在国家到位价基础上优惠3%以上。
农资市场稳价保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帮助种植户降低种粮成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种植户种粮收益。
农资稳价保供,缓解种粮增支影响
生产环节是农业的基础。基于供需关系变化造成的市场价格波动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某种商品或某类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则可能预示着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部分失灵。面对农资价格高企,相关部门正加紧在用能、用工、资金需求、疫情防控等方面切实为农资生产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加大农资市场供应量,鼓励企业担当作为,避免跟风涨价。
流通环节是关键。要把质优价稳的农资及时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必须加强调度、协调,让流通、经销等环节更顺畅。农资销售网点的表现良莠不齐,部分网点存在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现象,还有的甚至玩弄伎俩销售劣质农资,侵害农民权益,影响农业生产。市场监管等部门正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和底线思维,采取有力措施整治农资市场秩序,维护种植户合法权益。
当前正值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期待相关部门多谋善举、多出实招,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缓解化肥等农资价格持续高企的压力,将其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在此前中央财政已对实际种粮者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的基础上,近日再次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资金100亿元,支持夏收和秋播生产,这有助于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千方百计做好农资稳价保供工作。
那么哪些人能拿到补贴?怎么拿?
补贴实际种粮者,确保补贴政策精准性
据悉,中央财政明确补贴对象为实际承担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实际种粮者,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开展粮食耕种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个人和组织,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实际种粮的生产者手中,提升补贴政策的精准性。
补贴标准由各地区结合有关情况综合确定,原则上县域内补贴标准应统一。财政部要求各地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现有相关补贴发放基础数据,继续采取“一卡(折)通”等方式,及时足额将补贴资金发放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