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2020线上智博会智汇八方新闻中心“智慧农业”线上群访邀请了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等嘉宾围绕数字农业、智慧农机、农业AI等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成果展开,共同探讨重庆市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话题。
5G、AI技术让智慧农业高速发展
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智慧农业又是现代农业机械、智能、智慧的高级阶段,它集成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依托农业基础设施、各种传感器、通信技术,实现全程感知、预警、分析、决策、执行、控制的智能化,使农业生产更具有“智慧”。
那么诸如5G、AI等技术又是如何助力智慧农业的呢?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龙翰维表示,目前农业工程里面的AI技术还是基于AI、农机、农艺的结合,在AI这块,也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像人一样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诊断和解决方案。在工程应用方面,农业AI已经是比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栽培、智慧渔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展,应用在很多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方面,建了很多农业工程示范,但是在目前来说农业工程的AI仍然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进程中,人工智能和农业4.0的发展进程还比较漫长。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科表示5G技术已经在智慧农业中进行了运用。“我们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借助信息化的手段,精准对接产销需求,强化监测预警,准确研判,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同时,我们积极搭建农产品线上平台,通过手机APP,区县长直播带货等方式,大力促进农产品线上的销售,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装满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刘科介绍,“及时有效全面利用好5G技术,创新研发更多的实用信息技术,助力重庆智慧农业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精准脱贫,乡村振兴。”
刘科表示,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生产运用来说,重庆智慧农业在行业中、在省市级层面,处于百花齐放、齐头并进的好形势。
4大平台助力重庆农业数字化转型
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实施的乡村振兴一个主要的措施,涉及农产品从田间到嘴巴全产业链方方面面的融合,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主任欧毅表示,目前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农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第一是搭建了山地农业大数据平台,立足重庆丘陵山地,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融合技术,建成了集科研与服务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示范推动农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为山地农业升级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第二是智慧乡村、智慧园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以村为单位,搭建了武隆区复兴村三维数字管理平台,对村农业基地、三产融合、乡村旅游、党建等进行智慧化管理,目前该村成为重庆市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示范村。
第三是实现了重庆农业遥感数字一张图,对重庆农业实施精准遥感监测,开展卫星遥感技术、多元信息融合技术,地面智能监测技术等研究,进行重庆全域耕地的矢量化处理,形成重庆耕地的数字化地图。这个数字化地图的形成,对提高农作物监测和市场预判,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实施精准化的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是丘陵山地农业物联网智能管理服务平台,针对重庆市的土地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墒情、苗情、虫情等农业环境因素的监测,建成丘陵山地农业物联网管理平台,实现农业的精准化管理,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这四个平台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很大的助力。”欧毅说。
智慧农机方便农田无人化作业
大家都非常熟悉收割机、拖拉机等传统农机,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智慧农机也逐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崔晋波表示,智慧农机就是要实现作业不依赖于人,实现无人化作业。“智慧农机是未来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尤其是重庆地处丘陵山区,地块破碎,耕地严重等等条件的限制都是对重庆智慧农机或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挑战。”
崔晋波介绍了两款机器。第一个是果园的无人对靶施药机,可以精准施药,使得农药利用率更高,减少农药施用量50%以上。“施药机是采用新能源技术,采用电动加气动的方式,达到真正的零排放,对环境的保护还有果品品质提升都有很大的好处。”崔晋波介绍,“值得一提的是施药机现在实现了远程和无人驾驶,并且在后期还要对这个机器进行升级,比如说给它加载3D视觉技术,让这个农机长了眼睛,可以自己识路,可以做更高级的动作。”
第二个在做的智慧农机,是果园采摘机器人,这个采摘机器人采用六轴机械臂的方式,也采用刚刚提到的3D视觉技术,现在已经在最后的调试和实验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