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南京现代农业全国领先

   日期:2020-01-09     浏览:279    
核心提示:美丽乡村百花齐放 科技赋能效益倍增优先发展 现代农业全国领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兴则百业旺,农民富则国强盛,农村稳则
 美丽乡村百花齐放 科技赋能效益倍增

优先发展 现代农业全国领先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兴则百业旺,农民富则国强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对农业发展格外关心,视察的5个点有3个涉及“三农”工作,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五个迈上新台阶”,第二个就是“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5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围绕“四化同步”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努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上开辟新途径,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挖掘新潜力,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迈上新台阶,蹚出了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子。 

背靠主城,都市农业向科技要效益

初冬季节,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南京农高区”)智能植物工厂内却是一派暖意融融,无土栽培的生菜、菠菜、小白菜苍翠欲滴,生机盎然。 

“这是人工构建的植物智能生长系统。”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设施农业专业的许桂俊,现在是植物工厂的技术主管。他介绍,植物工厂通过精密高能电子系统与物联网系统,可以智能自主控制室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输送、光照时间等,营造最利于蔬菜生长的环境。

有了高科技“加持”,这间植物工厂效益可观:日产新鲜蔬菜500斤,一年纯收益接近百万元。南京农高区能够顺利升建“国家级”,和高科技赋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去年11月27日,国务院批复首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同意将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南京农高区”,带动中国农业走向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路。

“南京农高区”的崛起和壮大,是南京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见证和直接成果。地处长江下游丘陵地区的南京,拥有“六山一水三分田”,全市耕地面积353万亩,一产从业人员21万人。耕地面积小、从业人员少等特点,倒逼南京通过科技改造传统农业。

5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在中心城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路径,通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大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特色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优良食味水稻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等40多个农业高效特色产业的技术推广应用。 

在丰富科教资源的带动下,我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如今已达70.2%,居全省第一;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超过76%,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89%,均位居全省前列。 

目前,我市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步构建起以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精品园艺、经济林果、健康畜禽和特色水产为代表的六大产业,打造了高淳螃蟹、溧水“五莓”、江宁花卉园艺、浦口苗木、六合蔬果、“两河两湖”流域稻米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5%,位居全省第一。 

科技含量稳步提升,有力推动南京都市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2017年,南京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水平跃居全省第一,都市现代农业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三,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 

一村一品,美丽乡村建设百花齐放 

群山环抱、竹林簇拥,阳光照射下的江宁龙山水库一片波光粼粼,沿街而立的民宿质朴自然,一旁的牧马场上,几匹伊犁马正在悠闲吃草……驱车沿银杏湖大道进入江宁美丽乡村西部环线,沿龙坊路分布的龙乡双范处处透露出诗意之美。

龙乡双范位于江宁美丽乡村西部片区启动区的核心区,包括横溪街道西阳社区上范、兴范两个村庄,是江宁旅游产业集团在2017年打造的一个集生态休闲旅游、特色文化体验、中医健康养生等为一体的民宿集群。

“建设龙乡双范过程中,我们坚持‘一村一品’,全力保留当地自然风貌,村民房屋翻新改造时大量使用乡村常见的竹编挂件、青砖外墙,营造出浓浓的田园休闲氛围。”江宁美丽乡村集团党支部副书记倪娜说,龙乡双范目前拥有10多幢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

眼看家门口的这方土地从偏僻小乡村变身热闹“大景区”,上范村村民孙祥兴直呼“想不到”。“建设美丽乡村后,村里披棚拆了,污水不乱排了,环境越来越好,村民收入也节节高。”孙祥兴说,他将自家房屋出租给别人经营农家乐,一年光租金就有4万元。

龙乡双范是我市打造的美丽乡村之一,通过提升乡村颜值、植入特色产业,昔日凋敝、空心化日益严重的乡村开始焕发活力。

2013年,我市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在先行试点成功基础上,开始全域化推进、标准化建设、特色化经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860多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达100%。江宁“金花”、浦口“珍珠”、六合“茉莉”、栖霞“水韵”系列乡村,以及溧水“新十景”和高淳“国际慢城”,都已成为南京美丽乡村的精美名片。

美丽乡村建设在改善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乡村形象的同时,还带动一批名特优农产品的发展壮大,成为彰显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品牌。通过农业“接二连三”和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结合、乡村生态与商业价值的统一,17个村庄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1个国家级、5个市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全面展开,推动南京乡村重现勃勃生机。

多措并举,农民人均收入“九连增”

5年前,李伟军还在机关单位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5年后,这位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系的毕业生在家乡农村成功创业,年收入超百万。

李伟军经营的桃人喜家庭农场位于江北新区盘城街道新华社区,过去两个月,他种植的100亩新品种冬桃采收了20万斤,销售一空。“冬桃是从瑞士引进的新品种,名叫寒露脆密。”李伟军介绍,冬桃的反季节销售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再加上个头大、甜度高,售价也高。如今,品质最高的臻品寒露脆密能卖到20元一个,亩产效益达到2万元。

作为当地人,李伟军从一个农村娃“鲤鱼跳龙门”成为大学生殊为不易,他之所以能下定决心辞职创业,就是希望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如今,李伟军以每年1200元/亩的费用从老乡们手上流转土地,给周边50多户农户提供就业岗位,每年发放的工资总额超过50万元。

65岁的张之涛和妻子都在农场打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4亩地能拿到4800元的流转费,夫妻俩打工收入有3.5万元。“年收入超过4万元,还不用跑远,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我们老两口很满足。”张之涛说。

在南京的广袤农村,越来越多像李伟军这样的能人返乡创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专家学者、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到农村创业就业。这些“新农民”扎根农村,创办了一大批充满活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计显示,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8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1家,进入省级合作社名录666家,市级产业化联合体17家,这些经营主体通过“保护价收购”“土地入股分红”“交易额返还+二次返利”等多种形式,有力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市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突破2万元和2.5万元大关,2018年达到25263元,同比增长9.2%,增速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较2014年增长43%。去年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096元,同比增长9.4%。

改革赋能,687个村社区迸发新活力

走在高淳区东坝镇和睦涧村,游客可以看到这里家家都有小菜园,几畦青菜绿油油,想吃随时摘,绿色又新鲜。“环境整洁,生活方便,这样的乡村住着舒心!”村党总支书记魏统田说。

对于村里这些年的变化,71岁的居民陈开河很有发言权:“和以前相比,路变宽了,小轿车直接开到家门口;村里美了,池塘淤泥清得干干净净。” 

和睦涧村能够大手笔出资铺路清淤,得益于5年前的一次改革试点。 

魏统田介绍,2014年,和睦涧村成为全市第一家开展综合社试点的村庄,村集体和村民都以土地作价入股,同时共同出资,发展有机稻米特色产业,收益由村集体和全体社员共享。 

综合社运作5年来,成员由18户增加至455户,出资额由5.1万元增加至550万元,种植面积由300亩扩充至3232亩,年经营收入由80多万元增加至800多万元。2018年,农户分红141.84万元,户均3124元。村民收入多了,村集体占股的分红也多,修桥铺路、环境整治,公厕、健身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更是覆盖到每个村民小组,和睦涧村也就有了现在的模样。 

综合社试点,是我市通过改革激发农村发展动能的举措之一。5年来,我市按照“确权、赋能、搞活”基本思路,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稳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动力。 

一系列改革举措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47.9万户农民获得新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建成实时动态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综合平台,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提供了“南京经验”;截至目前,我市687个村(社区)完成了新一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率达99.4%,这意味着,全市接近100%的村民变成了股民,共享农业农村改革红利。 

“社区推行股改,相当于帮我们养着一只‘永远下蛋的鸡’,下的蛋归我,鸡也可以传给子孙后代。”说起复杂的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江宁区东山街道泥塘社区居民王永权这样形象地说。

农先锋网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网站(www.nongxianfeng.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邮箱:3267146135@qq.com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