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汁多、味美,广受消费者喜爱。然而,不同品种的桃香气、味道差别较大。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破译了桃高质量新基因组及果实香气遗传进化机制,为寻找浓郁“桃味”、桃风味改良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7月26日发表于《植物学杂志(The Plant Journal)》。
研究人员首先结合二代、三代和Hi-C测序技术绘制了我国重要地方品种‘早上海水蜜’的高质量基因组,其组装质量显著优于已发表的基因组,为深度解析桃基因组变异规律、分子育种、优异基因发掘提供了重要参考,阐明了香气物质含量在桃驯化中的变化规律。
该团队开展了256份桃种质资源的香气物质分析,发现与野生种群相比,5种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在育成品种群中降低了18.3%-90.7%,使得育成品种香气显著下降,桃味不足;利用新组装的‘早上海水蜜’高质量基因组,鉴定到与果实香气物质关联的基因组位点214个,发现其中25个位点受到人工选择,导致控制香气的部分基因组位点丢失,从基因组水平上解释了桃驯化和育种中的果实香气下降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是郑果所在“千份桃种质测序计划”和“蔷薇科种质测序计划”方面取得又一重要进展,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tpj.1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