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指出,要突出系统集成,构建新型结对帮扶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广泛整合帮扶力量,推动帮扶工作由部门帮扶为主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帮扶转变、推动帮扶内容由民生改善为主向更加注重产业帮扶转变。
一是构建三级帮扶体系。健全一县一团、一村一组、一户一策帮扶机制,集成帮扶对象、帮扶政策、帮扶资金、帮扶体系,实现山区26县、重点帮促村、低收入农户帮扶全覆盖。“十四五”期间,每个团组帮助推动“产业飞地”落地建设,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1亿元以上;每个帮扶单位帮助争取资金100万元以上,每年筹措1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结对村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二是集成13个专项领域帮扶。在继续实行教育、卫生等民生类帮扶基础上,新增高效生态农业、重大项目招引推进、交通水利建设等产业类帮扶任务,构建多领域帮扶体系,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向山区26县倾斜。
三是叠加全方位社会帮扶。在省直部门、高等院校、三甲医院、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优势,新增264家民营企业参与。
《意见》提出,要突出效果导向,落实精准化帮扶举措。坚持山区26县所需、帮扶单位所能,找准切口、精准发力,促进山区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一是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加大高效生态农业帮扶,支持应用山地丘陵小农机,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在山区布局,打造30条高能级农业全产业链,实现省级农业产业平台在26县全覆盖。加大科技帮扶,逐县派驻科技特派员团队。支持每县建设不少于3平方公里生态产业平台,做强一县一业。
二是加大增收惠民帮扶力度。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50条、未来乡村试点300个、达标村3000个,支持发展美丽经济。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与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合作。实施医疗卫生、教育等帮扶举措,加快优质医疗、教育资源下沉,打造县域医共体和新型教共体。发挥群团优势,每年组织开展助学、助残、对接偏远山村等慈善帮扶活动2次以上。
三是加大数字化帮扶力度。完善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应用,系统监测山区26县、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低收入农户。健全低收入农户精准识别、返贫实时预警机制,实现低收入农户“浙农码”全覆盖、红黄绿动态管理。打通20个部门80多项数据壁垒,汇聚形成低收入农户帮扶“幸福清单”,实现帮扶情况低收入农户知晓率100%、帮扶干部知情率100%,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
《意见》强调,要突出压实责任,健全高效帮扶机制。坚持协同发力、全程跟踪,建立工作闭环,推动帮扶工作高效落实。
一是坚持常态化调度。明确结对帮扶团组长、成员单位、驻村工作组、常驻人员工作责任,做到月度汇总、季度调度、半年交流、全年总结。
二是实行双向赛马考评。山区26县帮扶工作情况一年一排名,团组帮扶成效一年一评优,成绩突出个人和单位两年一表彰。
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鼓励民营企业、群团组织等力量积极参与,着力营造讲奉献、勇担当、聚合力的浓厚氛围。
记者:蔡希师
编辑:徐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