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明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副研究员 经济学博士)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副研究员 经济学博士)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数字农业是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也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数字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发展数字农业能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产品的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可以说“数字农业是农业的又一次革命。”加快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建设数字中国抢占发展先机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对数字农业越来越重视。从国家到省市层面都相继出台了有关数字农业的规划、政策或者实施方案。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宽带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推广运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信息社建设、畜牧业信息化、农机智能化等取得积极成效,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产业新业态较快发展,特别是一些农业大省的数字农业发展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与制造业及电力等有关行业相比,我国的农业数字经济仍是一片“洼地”。国家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18 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只占整个农业增加值的 7%,远远落后于工业的18%。这表明农业数字经济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需要进一步发挥信息化的先导作用,强化数据资源的新型战略性生产要素支撑,推动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
一、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的数字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一些省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对于数字农业发展还仅限于最近几年的发展指导意见,缺乏对数字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设计。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未来数字农业的发展将有无限可能,必须站在长远的、全局的角度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农业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发展数字农业作为我国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法宝。要把数字农业和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把数字农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和动力来源。要按照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提前布局谋划,近期以5年为节点,中期以10年为节点,远期以15年为节点,勾画全国乃至各省市数字农业的发展蓝图。远期的节点也正好和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远景目标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相对应。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作用,一些农业大省要充分利用其农产品品牌多的优势,积极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数字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数字农业先进县市,争取数字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强化数字农业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推动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数字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农业的最基本前提。目前大部分省份的农村基础通信网络已经基本覆盖,但是和数字农业相适应的信息基础设施还远未形成。要不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完善数字农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物质基础。首先,要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移动通信信号覆盖范围,提高农村高速光纤覆盖面,在确保4G移动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向5G技术应用发力,加快实现5G技术在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重点农业园区的推广应用并逐渐延伸扩展到整个农业生产地区。在原有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数字农业中的应用,实现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全覆盖,同时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其次,要积极推进新型数字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和监测预警系统,推动空间信息、农田管理、环境监测等数据上图入库,加快实现农业的可视化管理。第三,要加强城乡数字融合发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要着眼于城乡数字化融合,推动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应用一体化。
三、加快农业数据的整合应用
农业数据的整合应用是数字农业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的数字农业虽已初具雏形,但是数据综合运用程度还非常低。推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更智慧、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便利,必然要求整合农业数字资源,实现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
首先,要加强农业相关数据的采集管理,建立健全原始数据采集体系。数据采集是数据运用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各种原始数据还不完备,要在巩固和提升现有监测统计渠道的同时拓展互联网数据来源,并积极提升利用地面观测、传感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等实时采集数据的能力。其次,要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打通“数字孤岛”。积极推进国家及省级层面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协同管理和融合。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流通、行业监管等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平台融通、数据互通、信息沟通,实现大数据平台综合集成,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完善各省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与省政府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时对接,简化优化农业农村政务服务,全面提升农村信息服务能力。再次,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融合。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数字化改造。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推广大田“四情”监测、设施农业智能控制、水肥药一体化智能灌溉等应用,建设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大田作物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持续推进大田种植、畜禽养殖、设施园艺、水产养殖等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建设,扩大试点项目的示范效应。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人才紧缺是当前各地数字农业发展的突出短板。要推动数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农业专业人才吸引和培养力度,建立数字农业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指导、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技能和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管理团队,为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资本。一方面,要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要高度重视农村科技人才特别是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数字农业的专业技能。将农村干部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针对其开展数字农业相关培训,提升数字农业的基层服务水平。积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数字技术应用能力。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致富带头人、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返乡创业青年等重点人群,要组织进行专门的数字技术培训,提升其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专业化数字人才的引进力度。结合各地的招才引智政策,着力引用一批在农业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专业化数字人才,建设数字农业发展带头人才队伍。结合返乡创业,科技特派员下乡等工程,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投身现代农业、投资创办农业数字化服务组织、农产品电商企业,扩大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队伍。在大专院校中增设数字技术专业,与地方政府、企业进行定向培养,并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引进数字化农业科技人才,充实广大农村地区的数字人才队伍。
本文为河南省软科学项目(212400410129)“河南省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