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正是小麦拔节抽穗的关键期。然而,随着气温回升,小麦条锈病也进入了流行期,农民时刻警惕、最为挂心。
今年1月底,农业农村部印发文件指出,2021年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预计全国发生面积21亿亩次,同比增加14%,对70%以上的产区构成风险。在具体病虫害上,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
为何今年农业病虫害呈重发趋势?将对粮食安全造成怎样的影响?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防控农业病虫害又有哪些新招、实招?
每年农业病虫害导致的作物损失可达10%至20%
种类多、影响大、时常暴发成灾,农作物病虫害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灾害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陆宴辉介绍,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每年发生的农业病虫害达50多种,发生面积约70亿亩次,导致的农作物产量损失可达10%~20%之多。以近年来在我国流行的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为例,条锈病由真菌引起,由气流传播,一旦温度湿度等适宜,就容易大范围流行。它可造成小麦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而同样由真菌引起的赤霉病不仅会让小麦腐烂,平均减产20%~30%,更会在麦粒上产生毒素,人畜食后引起中毒。
“然而,这些真菌引起的农业病害长期存在于自然界,跟随农作物协同进化,不断变异出新的生理小种,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杀灭这些病菌,唯有努力加强防控,尽最大可能降低它的危害影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刘太国说。
病害如此,虫害亦如此。2019年,原产于美洲的草地贪夜蛾从缅甸首次迁飞入侵我国,这种外来入侵害虫有“行军虫”之称,一晚可飞行100公里以上,其繁殖力强,幼虫喜爱咬食玉米的幼嫩心叶,可导致玉米减产20%~40%,甚至毁种绝收。2018年,它在非洲暴发成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30亿美元。然而由于环境适宜,短短两年,这种害虫已在我国西南和华南部分地区“安家落户”,北京、辽宁等北方地区也出现了它的身影,对我国玉米主产区构成严重威胁,已成我国十大农作物害虫之首。
“害虫作为自然界的生物,我们不可能完全将其灭杀,唯有通过调控其数量到一定水平来降低它的危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王振营介绍,由于草地贪夜蛾不断从境外迁入,加上已经“定居”的本地虫源,今年我国的草地贪夜蛾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此外,气候变化、耕作栽培制度、作物品种更换等多种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去年冬天相对不冷,湿度也大,使得条锈病菌越冬菌源基数较大,结合今年整体比较适宜的气候情况,因此研判认为今年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等一类病害可能仍呈重发态势。”刘太国说,近期随着气温回升、降雨增加,也有利于赤霉病在四川、陕西、湖北、河南南部等麦区快速流行,并有北扩、西移之势。
防控技术“多管齐下”力保绿色安全丰产
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已安排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资金8亿元,用于支持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湖北等26个省(区、市)做好粮食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
具体如何防控?怎样保证绿色安全?王振营和刘太国介绍,喷洒施用化学农药仍然是短期内防治农业病虫害最为有效的方法。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下,我国农药施用量已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在粮食作物上,高效低毒农药的科学施用是基本原则,农用无人机大规模喷洒农药已是常态。同时,防治病虫害的农药施用一般都与粮食收获成熟期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农药已基本降解,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无疑让防控再添“绿色”。如我国由苏云金芽孢杆菌(简称Bt)制成的生物农药Bt工程菌G033A,试验表明,其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成效可达85%以上,对黏虫和玉米螟也有很好的防效,在对类似害虫保持高毒性的同时,对环境又安全友好,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高空测报灯、高空杀虫灯、性信息素诱捕器、远程监测雷达……王振营告诉记者,这几年,各式各样的“捕虫神器和监测设备”已大量在我国各地使用,物理防治农业病虫害已成常态。
此外,“生物相生相克”的古老智慧也被应用到“虫口夺粮”的攻坚战中。草地贪夜蛾虽然厉害,但也有天敌来控制其数量和危害。科研人员发现,赤眼蜂、夜蛾黑卵蜂、茧蜂等天敌昆虫可寄生在草地贪夜蛾体内产卵繁殖,蠋蝽和益蝽等昆虫则可主动搜寻草地贪夜蛾并发起攻击,进行捕食,田间试验表明,其均对防控草地贪夜蛾有效。大量人工扩繁这些天敌昆虫向田间释放,也成为实现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持续防控和有效防控的一支新力量。
积极防控下今年我国粮食丰产目标影响不大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面对今年农业病虫害的偏重发生,公众不禁担心,2021年的粮食安全是否有保障?对此,专家抱有信心。
“尽管预测今年草地贪夜蛾等虫害的发生会重于去年,但基于我国完善的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和防控体系、多样的防控手段技术以及此前的成功经验,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对玉米等农作物生产造成大的影响损失。”王振营说。
刘太国也分析指出,我国已逐步构建起现代植保防灾减灾体系,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应对方案,按照“早谋划、早监测、早准备、早防治”的思路,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防控病虫害。因此,“在积极防控下,今年的农业病虫害灾情对粮食产量1.3万亿斤的目标应当影响不大,不必太担心。”
同时刘太国表示,如同人类注射疫苗才能形成对抗疾病的“免疫”抗体,种植抗病品种无疑是能从根本上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方法。“农业病害每年或轻或重都在发生,各类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诱发灾害,但目前,我国小麦产区中具有中等抗病水平的小麦数量还不到一半。因此,在粮食作物育种上,应当选育更多具有对多种病害兼具抗性的优良品种,在选育过程中的早期,就进行病害综合抗病性鉴定,加速育种进程,推广种植抗性良好的品种,同时兼顾产量和品质要求,这都有赖于育种科技的进一步提升。”
“普通公众,也应保持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警觉,一旦发现新的可疑入侵物种,积极与当地植保等相关部门联系,为保护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尽一份力。”王振营说。
农先锋网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网站(www.nongxianfeng.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邮箱:3267146135@qq.com
联系邮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