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数吨茭白发往苏浙沪,每箱茭白都贴上了二维码,这是茭白的‘身份证’,也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春季茭白新鲜上市,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种了13年茭白的农民蒋良珍却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家的茭白也会受益于新技术。
“十四五”开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奏响,农业大国中国如何迈向农业强国,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题中应有之义。
眼下,在数字经济大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浙江的田间地头,数字化、生态化、技术化的区域农业种植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当地农民们正引领更智慧、更健康、更高效的农业“新潮流”,进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从“一张码”见证“技术改变农业”
“播种、施肥、采收、包装、销售等各环节,我们都会记录在手机上的‘诚信农夫’App,动动手指就能让经销商、消费者放心,我们农民当然高兴了。”黄岩官岙茭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良珍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不但没增加成本,反而让北洋清水茭白更好卖了。
“十四五”开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奏响,农业大国中国如何迈向农业强国,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题中应有之义。
眼下,在数字经济大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浙江的田间地头,数字化、生态化、技术化的区域农业种植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当地农民们正引领更智慧、更健康、更高效的农业“新潮流”,进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从“一张码”见证“技术改变农业”
“播种、施肥、采收、包装、销售等各环节,我们都会记录在手机上的‘诚信农夫’App,动动手指就能让经销商、消费者放心,我们农民当然高兴了。”黄岩官岙茭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良珍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不但没增加成本,反而让北洋清水茭白更好卖了。
一名农技人员将异色瓢虫卵卡放置到辣椒苗上
其所在的黄岩,是浙江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单位,农产品安全是当地农业最早借助数字化赋能领域,目前已实现“田头到舌头”的一码全程监管。
规模化种植茭白13年来,蒋良珍感受到技术改变农业,以育苗环节为例,她说,过去,茭白育苗费时费力。“在农技专家指导下,我们正尝试双季茭白薹管育苗,大大缩减了育苗时间和成本。”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蒋良珍通过对引进茭白品种的数次提纯复壮提高了产量和品质,采用环棚薄膜覆盖技术解决了越冬保温问题,借助水浆与肥料施用的合理搭配准确控制茭白的生长及成熟期。此外,秸秆循环利用、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设备和技术,加强田间生产监管和产品质量监测。
从茭白田里的点滴变化不难看出,“技术改变农业”并非一句口号,浙江农业影响更甚。据中国农科院发布的测算办法,浙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5.15%。
农民们加速拥抱技术红利同时,政府也在“推把手”。
集成创新、迭代升级是农业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如金华研发“田间一件事”智慧服务系统,围绕田间种植全周期“种、管、收、销”四个环节,实现清单式管理、一站式办理、一体化服务,让现代农业服务“一点就通”,成为农民田间管理的好帮手;“中国蜜橘之乡”黄岩,近期投运“智慧果园一张图”信息服务平台,打通了各类涉农管理数据平台,为柑橘生产提供“一张图”的对称信息与数字支撑……
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浙江共实施“三农六方”农业科技协作项目158项、产业技术团队项目1084项,创新集成并示范推广20项重大科技成果……
从“健康土壤”透视农业生态化之道
春耕春播时节,走进黄岩中德农场,记者发现不少田块并未着急种上农作物。远远看去,被紫云英、苕子等绿肥植物覆盖的田地如同“荒地”。
规模化种植茭白13年来,蒋良珍感受到技术改变农业,以育苗环节为例,她说,过去,茭白育苗费时费力。“在农技专家指导下,我们正尝试双季茭白薹管育苗,大大缩减了育苗时间和成本。”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蒋良珍通过对引进茭白品种的数次提纯复壮提高了产量和品质,采用环棚薄膜覆盖技术解决了越冬保温问题,借助水浆与肥料施用的合理搭配准确控制茭白的生长及成熟期。此外,秸秆循环利用、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设备和技术,加强田间生产监管和产品质量监测。
从茭白田里的点滴变化不难看出,“技术改变农业”并非一句口号,浙江农业影响更甚。据中国农科院发布的测算办法,浙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5.15%。
农民们加速拥抱技术红利同时,政府也在“推把手”。
集成创新、迭代升级是农业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如金华研发“田间一件事”智慧服务系统,围绕田间种植全周期“种、管、收、销”四个环节,实现清单式管理、一站式办理、一体化服务,让现代农业服务“一点就通”,成为农民田间管理的好帮手;“中国蜜橘之乡”黄岩,近期投运“智慧果园一张图”信息服务平台,打通了各类涉农管理数据平台,为柑橘生产提供“一张图”的对称信息与数字支撑……
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浙江共实施“三农六方”农业科技协作项目158项、产业技术团队项目1084项,创新集成并示范推广20项重大科技成果……
从“健康土壤”透视农业生态化之道
春耕春播时节,走进黄岩中德农场,记者发现不少田块并未着急种上农作物。远远看去,被紫云英、苕子等绿肥植物覆盖的田地如同“荒地”。
一名农民驾驶圆盘耙进蔬菜种植大棚
这背后实则大有讲究,该农场创办者李锦波向中新网记者透露:“要种好地,首先要养好土,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长出健康的作物。”
杜绝使用化肥、农药等,这是李锦波开展有机种植的不二法则。8年前,他受德国有机农场的启发后,到黄岩开始“触农”,种植有机粮食和蔬菜。
不用化肥,能保证产量吗?不打农药,病虫害又如何防控?为此,李锦波在学习源自澳大利亚的德米特活力农耕后开始践行。
“种草喂牛、绿肥还田、大米酿酒、米糠喂禽、粪便堆肥……经过7年改造,建立农场独立的生态循环系统。”李锦波谈及,实践发现,健康的农作物反而不招虫子了,300多亩地还引来了35种以上鸟类。2015年至今,中德农产陆续通过了中国有机认证、欧盟有机认证以及澳大利亚活力农耕认证。
身处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机农产品更为受到市场认可。与此同时,李锦波坦言:“最让我感到欣慰的,还是农场给周边村民带来的影响与改变。”
事实上,李锦波的实践与浙江力推的数字农业并非背道而驰,生态循环农业的场景在浙江大地早已比比皆是:从浙北水乡的湖州“桑基鱼塘”,到浙南山区的青田“稻鱼共生”、莲都“莲鸭共生”、庆元“林菇共育”,再到浙西衢州衢江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守护好农业第一关,才能让民众吃得更健康、放心。
“植物工厂”变革传统农业模式
“数字+农业”的叠加效应在浙江方兴未艾,纵观各地实践,“植物工厂”式农业生产模式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种种“脏、累、苦”,也吸引更多人加入农业,并乐在其中。
走进浙江省数字农业工厂试点示范、浙江省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台州曦禾农场,记者发现占地600多亩的农场里,只有寥寥数人在耕作,大部分农活都交给了机械和自动化设施。种植大棚里,监控系统实时检测生产环境和作物生长状况,并通过卷膜、喷灌系统等自动调控。
杜绝使用化肥、农药等,这是李锦波开展有机种植的不二法则。8年前,他受德国有机农场的启发后,到黄岩开始“触农”,种植有机粮食和蔬菜。
不用化肥,能保证产量吗?不打农药,病虫害又如何防控?为此,李锦波在学习源自澳大利亚的德米特活力农耕后开始践行。
“种草喂牛、绿肥还田、大米酿酒、米糠喂禽、粪便堆肥……经过7年改造,建立农场独立的生态循环系统。”李锦波谈及,实践发现,健康的农作物反而不招虫子了,300多亩地还引来了35种以上鸟类。2015年至今,中德农产陆续通过了中国有机认证、欧盟有机认证以及澳大利亚活力农耕认证。
身处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机农产品更为受到市场认可。与此同时,李锦波坦言:“最让我感到欣慰的,还是农场给周边村民带来的影响与改变。”
事实上,李锦波的实践与浙江力推的数字农业并非背道而驰,生态循环农业的场景在浙江大地早已比比皆是:从浙北水乡的湖州“桑基鱼塘”,到浙南山区的青田“稻鱼共生”、莲都“莲鸭共生”、庆元“林菇共育”,再到浙西衢州衢江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守护好农业第一关,才能让民众吃得更健康、放心。
“植物工厂”变革传统农业模式
“数字+农业”的叠加效应在浙江方兴未艾,纵观各地实践,“植物工厂”式农业生产模式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种种“脏、累、苦”,也吸引更多人加入农业,并乐在其中。
走进浙江省数字农业工厂试点示范、浙江省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台州曦禾农场,记者发现占地600多亩的农场里,只有寥寥数人在耕作,大部分农活都交给了机械和自动化设施。种植大棚里,监控系统实时检测生产环境和作物生长状况,并通过卷膜、喷灌系统等自动调控。
现代农夫李锦波在台州黄岩中德农场查看有机蔬菜长势
“农场全年要种植100多种蔬菜,我们采取轮作、间作、套作等,不仅丰富农产品类,还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病虫害的影响。”台州曦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永锋介绍,农场还引进旋耕机、撒肥机、起垄机、开沟机等,耕地效率提升了三四倍。
病虫害绿色防控亦是“植物工厂”之特色,通过太阳能杀虫灯、黄板、性诱捕器,定期记录捕捉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监测虫害,开展虫害监测预警,及时根据监测结果开展虫害防治。
这些天,茁壮成长的辣椒苗、番茄苗出现蚜虫,农技人员忙着将异色瓢虫卵卡放置到菜苗上。“异色瓢虫是蚜虫的天敌,通过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手段,见效快,并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黄岩区农业农村局技术指导员陶永刚说。
不仅是农业种植领域,养殖领域亦加速拥抱数字化。
在湖州南浔和孚镇漾东村的千亩“跑道鱼”示范园区内,24小时物联网实时监控平台,让过去全凭经验,甚至“整夜巡塘,一宿无眠”的农户,如今24小时远程遥控,“躺在床上都可以养鱼了”。
在宁波慈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慈溪正大蛋业有限公司现代蛋鸡养殖智能场景实现“离开土地,住进工厂”。400亩养殖区域内,培育着25万羽小鸡的3幢小楼,与可容纳75万羽蛋鸡的9幢鸡舍毗邻而立;100万羽蛋鸡生产养殖环节全过程、全产业链数字化操控,每名饲养工程师可轻松管理8.6万只鸡……
一名农技人员在台州黄岩曦禾农场查看草莓长势
数字变革并非只是种养环节,不少农业基地通过田间影像实时在线直播、录播,结合创新营销手段,利用自建网上商城销售,减少了流通环节,实现农产品从“田地直达餐桌”。
以数字农业指导产供销为例,杭州余杭永安稻香小镇实现稻田数字化认养、数字农业溯源、数字文旅地图导览、VLOG智慧短视频、可视化销售等,让现代农业“好看又好玩”。
不难发现,数字赋能农业已渗透到浙江农业的各个环节。谈及未来趋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表示,浙江将加快推进新技术、新机具、新成果进乡村,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种养基地数字化转型,指导引导农民科学种养、生态种养、高效种养、品牌种养,让绿色发展成为浙江农业农村的新常态。
从曾经“两脚泥一身土”到“植物工厂”的流水线、高效率、生态化种植转型,伴随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迭代更新,农民们的农事越来越轻松,也让乡村振兴的未来路径愈发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