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它是大都市中心、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具有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性。
目前,都市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大都市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纵观都市农业100多年的历程,全球出现了各种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借鉴世界各地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会对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有所启迪。
北 美:
1.美国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美国都占据着主要地位。美国农业的高度发展,一方面依赖于其高效的农业技术支持和规模化生产优势,另一方面也和美国现代都市化农业生产模式密不可分。
根据美国都市农业的区位条件可大致划分为两种类型:近郊区农业和都市区农业。
近郊区农业是指处于都市边缘,或处于市区核心边缘地带,具有一定种植规模,且以农产品销售或涉农服务为主的农业。
都市区农业指处于市区核心或紧邻市区核心区地带的农业,一般种植规模较小,且以自足及休闲娱乐为主的农业种植区域。
美国都市区农业主要有商业农场、社区花园和庭院花园。其中社区花园和庭院花园主要集中在城市居住区或市中心,均为非营利性农业,一般其种植面积较小,农产品品种较单一,为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所需的农产品提供补充。
商业性农场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种植面积较大,经过科学规划后,农产品品种较多,主要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及通过农产品市场、超市或以直接配送的方式为市区居民及餐饮行业提供优质农产品,有的学者认为商业性农场其实就是近郊区农业。
总体上,美国都市区农业是休闲娱乐和农产品自给并重。但不同区域的农业功能也不一致,一般而言,紧邻核心区的都市区农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区位优势,休闲性和产品专业性较强,基本都属于商业性农场。而社区农业和庭院农业,由于种植面积的限制,基本上都是以娱乐与自足为目的。
另外,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从种植方式来看,美国都市区农业一般都是分散的种植方式,但单产水平较高,再加上城市需求的特性,一般以高端农产品种植和生产为主。
欧 洲
2.德国模式
德国是欧洲较早发展都市农业的国家,且其最早发展的是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的土地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另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每一市民农园的规模约有20000平方米,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每个承租人租地100平方米,租赁期25—30年。
近年来,德国市民农园的做法与宗旨,与过去相比已有很大不同,主要是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而不是以生产经营为方向。政府不干涉市民种什么、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这是与美国市民农园的主要区别之一。
在市民农园内,种花、种草、种水果、种菜、养鱼或开展庭院式的经营,皆由承租人自己决定,但所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出售,只能分赠亲朋好友享用。承租人中途可以退出或转让。目前德国市民农园的承租者83万人,产值占到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3左右。
德国市民农园的经营利用方式,既有庭院花园,有花卉、果树、蔬菜混合种植(是目前最普遍方式),也有单独种植花卉、草、果树、蔬菜的;还有养殖珍奇鱼类、摘迷宫式的植物栽植,可以说是匠心独运,各显神通,整个农园犹如一幅美丽的农业公园。
对市民来说,全家一起耕种,享受丰收之喜、田园之乐。另一方面,对于地主来说,将农地出租收取租金,平时帮助忙于本职的市民照顾农园,收入要远高于自己种田,因而这是一项使委受双方均蒙其利的事。
3.荷兰模式
荷兰虽然陆地面积较小,但其农业是欧洲最具有科技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荷兰都市农业模式和其他国家基本相似,主要有家庭农场、社区农业园及庭院农业等,但从都市农业组织形式来看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
从都市农业生产布局来看,荷兰都市农业基本上是依据都市运输网络与市场布局而配置农业资源,大型都市农场一般都是依附于大型批发市场或运输网络的节点。而市区农业园和庭院农业只是属于都市农业的一种点缀,其产品主要供家庭或社区成员消费或娱乐。
从荷兰都市农产品产销组织方式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自营性产销方式;二是以都市农业协会(行会)为主的产销组织方式。
由于荷兰家庭农场大都是以公司组织形式成立的,具有完全的自主经营权,因此其产销方式也比较灵活,对于一些适销性农产品主要以自营性产销为主。而作为农业协会成员的家庭农场通常是将农产品交给农业协会或在其组织指导下销售农产品。
亚 洲
3.日本模式
日本是典型的农业资源贫乏型国家,高精密的都市农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用地的不足。日本都市农业主要可分为三类:私人田庄、市民农业园和休闲娱乐性农业园。
私人田庄具有一定规模且拥有所有权的农业田园。所有权人一般居住于都市边缘,具有农民身份,主要从事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市民农业园是由没有农地所有权的市民承租的市区或近郊区农地而进行耕作的园地,主要供市民休闲、娱乐及体验农家生活,其产品主要为承租者改善餐饮结构。
休闲娱乐性农业园主要为市区居民提供涉农旅游观光服务并附带出售特定农产品的园区,如农业公园、农家院及观光农业园等,其主要收入来源于涉农服务收入。
日本都市农业的特点:
(1)灵活运用土地。日本很多都市农业用地存在于高楼大厦之间,小块、分散型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日本都市农业的主要特点之一。
(2)产业化生产。日本都市农业通过改变粗放型、兼业化的生产力式,向机械化、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融为一体的生产方式发展,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从而解决了经营面积过小,生产效益过低的问题。
(3)农户向都市居民直销。以直销的方式向都市居民提供新鲜安全的农产品。日本直销农户所占比例高,生产模式也从少品种、大量生产、市场销售,向多品种、少量生产、以直销为主的多样销售方式转变。
不仅如此,日本都市农业超越原有的安全新鲜的农产品供给思路,产业链延长到环境保护、教育等领域,市民通过与农业、农地的接触保持身心健康,以及地域再生都是都市农业应有的作用。
(4)保证食品安。全日本都市农业不仅仅是盈利农业,它还能保护生产者自身以及消费者的安全及健康,实现保全生存环境的公共功能的作用。同时为城市居民生产和提供更多的名特优、鲜活嫩的有机农副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4. 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素有“花园城市”之美誉,其农业是典型的都市农业。由于新加坡基本没有农业,其都市农业既有生产功能,也有供市民参观、学习、休闲之功能。
新加坡的都市农业十分重视向高科技、高产值发展。这些基地既为城市提供了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观光收入。
新加坡都市农业形式主要是现代集约的农业科技园,其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产值为目标。目前,新加坡建有6个农业科技园,每个园内都有不同性质的作业,如养鸡场、胡姬花园(出口多品种胡姬花)、鱼场(出口观赏鱼)、牛羊场、豆芽农场和菜园等,每个小农场平均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
在农业科技园的基础上,新加坡大力兴建科学技术公园。新加坡利用科学技术公园的研究成果,大力发展无菌鸡蛋产业、水耕农业新技术、发展高科技水产场、细胞移植法培育花卉、食用菌生产工厂化等高科技农业。
5.中国台湾模式
台湾都市农业主要是在城市化、工业化过度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下,应市民对优美环境的渴望而产生的。台湾的都市农业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观光农园。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采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
(2)市民农园。由农民提供农地,让市民参加耕作的园地。从承租目的看,台湾的市民农园既有自助菜园型,又有休游憩型,还有田园生活体验型。
从经营主体看,台北市均由农民将农地直接分块出租给市民,而中南部地区则大多由农会为管理或由承租户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管理。
从发展趋势看,有些市民农园与观光果园、花圃相结合,向多元化经营迈进,承租人或体验、或品茗、或游赏、或教育、或休闲,皆可依个人兴趣而自由选择。
(3)休闲农场。这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除上述类型外,还有假日花市、农业公园、教育农园、银发族农园、森林旅游区、屋顶农业等其它型态,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色。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台湾的都市农业处于普及阶段,主要特征是:① 都市农业分布广,类型多;②都市农业的管理已初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观光农园的管理体制已基本健全;③ 赋予都市农业以文化内涵,提升了都市农业的层次和水平;④ 强化了文化教育功能,如进行亲子教育等,使都市农业已摆脱了单纯的经济功能;⑤ 把都市农业与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结合起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
农先锋网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网站(www.nongxianfeng.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邮箱:3267146135@qq.com
联系邮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