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协同提升中稻-再生稻产能 川渝毗邻地区实现“吨粮田”

2023-10-20 09:572680

“再生稻测产平均亩产324.1公斤!”1018日,在“川渝毗邻地区中稻—再生稻产能提升技术协同推广现场观摩暨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宣布了专家组对重庆市永川区来苏镇110亩中稻-再生稻示范片测产结果,加上两个月前该示范片中稻实收测产亩产711.8公斤,表明中稻-再生稻亩产达到1035.9公斤,实现“两季吨粮”的生产目标。

再生稻是在光热资源适宜区,利用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上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再收获的一季水稻,即一种两收,具有生育期短、省工、省种、省肥、节水、提升米质、增产增效等突出优势,被誉为重庆农业“三绝”之一

协同提升中稻-再生稻产能 川渝毗邻地区实现“吨粮田”

四川、重庆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再生稻生产区,两地常年再生稻有收总面积达400多万亩,总产超过6亿公斤,再生稻为提高粮食总产、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院长苟小红介绍,重庆沿江河谷地区是典型的水稻生长“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地区,再生稻成了提高粮食总产的有效措施。20世纪90年代,重庆把再生稻作为“一季庄稼”来抓,创造了再生稻亩产568.5公斤、中稻再生稻亩产1291公斤的同纬度最高纪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苟小红表示,川渝两地立足于自身实际,长期开展协同攻关,集成创新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再生稻技术成果。此次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别以重庆市永川区来苏镇、四川省泸县潮河镇为基地,开展了具有西南区域特色的中稻—再生稻产能提升协同创新研究与示范工作,将进一步推动川渝毗邻地区水稻丰产优质高效的科技协同创新和西南地区宜机化中稻—再生稻丰产优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助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协同提升中稻-再生稻产能 川渝毗邻地区实现“吨粮田”

在永川区来苏镇观音井村,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金黄的稻谷粒粒饱满,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秸秆……一粒粒再生稻谷被收入囊中。来苏镇示范片种植的是强再生力籼型品种“渝香优8133”,采用机械收割中稻蓄留再生稻。

长期以来,中稻机收碾压稻桩损伤休眠芽,导致再生稻有收面积下降、产量水平偏低以及生产效益不高等,曾是困扰再生稻种植的一大难题。

“我们破解这一难题的方法是,创新整合农机农艺,通过选用宜机化种植的强再生优质杂交水稻品种,统筹机插、机收田间作业规范,配套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专用机具及密肥水关键农艺措施,构建了宜机化区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模式,实现了川渝地区中稻—再生稻的量质协同提升。”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作所研究员李经勇介绍,该技术已连续四年入选重庆市农业主推技术,并于2023年首次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在全国再生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十三五”期间,该技术在重庆市推广应用面积142.5万亩,累计新增稻谷1.44亿公斤,新增产值3.73亿元。

与永川毗邻的四川泸县,是再生稻协同高产示范区。潮河镇示范点种植的品种为强再生力粳型品种“甬优4949”,采用人工收割中稻蓄留再生稻,应用了川渝双方研发的“水稻粒芽肥施用技术”,自主创新出了“两模式、三统一、四结合”的冬水田区中稻—再生稻吨粮技术推广模式。89日,专家对示范片中稻测产验收结果为中稻示范方平均亩产689.3公斤。目前,再生稻丰收在望,预计亩产超过400公斤,同样可实现中稻—再生稻“两季吨粮”的生产目标。

协同提升中稻-再生稻产能 川渝毗邻地区实现“吨粮田”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徐富贤表示,该研究所历经40余年,对强再生力水稻品种鉴定方法、品种筛选、粒芽肥增产机理与高效施用量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大量技术创新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2015年以来,四川省每年推广以“优质强再生力品种、底肥一包清、适度稀植和粒芽肥高效施用量”为核心技术的再生稻技术体系300450万亩。

“川渝两地以山区为主,农业资源禀赋容量有限,保障粮食安全,只能向科技要单产,保持产业规模,只能向科技要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只能向科技要效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李宇飞表示,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必须深度融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发、转化、示范、推广,大力推进绿色高产创建、农机农艺融合、全程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科技含量,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发展,增加产业效益。

“力争到2025年重庆再生稻面积稳步扩大,大面积单产提高到150公斤以上,到2030年,再生稻面积恢复到15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达到250公斤以上,为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袁德胜表示,下一步,川渝地区要进一步整合力量,充分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平台,开展协同攻关,加大研发力度,完善品种创新、技术集成,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让农业科研成果在川渝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共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共建西南地区“国家粮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浙江全省各地“千万工程”打出共富组合拳
浙江省各地在“千万工程”引领下,以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为主抓手,联动推进农民农村“扩中”“提低”、山区海岛高质量发展,可谓打出了一套“共富组合拳”。

0评论2024-01-31259

北京已培育18家国家级、115家市级生态农场
据了解,北京生态农场规范建设始于2022年9月。截止到2023年12月,已培育建设国家级生态农场18家,培育建设市级生态农场115家。农场总面积4.6万亩,平均面积400亩,100亩及以上占78.3%。

0评论2024-01-31267

湖南计划到2035年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省耕地保护目标不少于5431.7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4812万亩;到2035年全省耕地保护目标不少于5373.9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4804.69万亩,并且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0评论2023-10-19282

青海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观摩会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决策部署,对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再部署再推进,确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10月18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召开。

0评论2023-10-19220

上海浦东新区:区属企业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可复制可推广
去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出台《区属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发展行动方案》,要求以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主要抓手,鼓励引导区属企业全面参与乡村振兴,从而开创性地掀起了浦东新区城乡融合发展新一轮探索实践。浦东新区的实践新在区属国有企业全面对接镇村乡村振兴,新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推进乡村产业百花齐放,新在党建引领下全面推行乡村振兴项目清单制度。

0评论2023-10-1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