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光明时评】树立大食物观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2023-10-19 09:423290

作者:光明日报评论员

稻花香里说丰年。眼下,全国秋粮收获加紧进行,粮食主产区抢农时、赶进度,全力以赴抓好秋粮收获,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近六成。

本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其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粮食安全,“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到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推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抓住耕地和种子这两个“牛鼻子”,确保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中国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联合国最新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有7.83亿人仍在忍受饥饿,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反观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从新中国成立前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响亮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树立大食物观,完善食物供给体系,有利于提高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更好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提出,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关键。今年7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全国已经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较于2012年增加了9亿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比2012年提高7.9个百分点。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产量达到13731亿斤,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实现绝对安全,谷物实现基本自给,人均粮食占有量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这正是得益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推进。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是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确保中国粮食供给充足的同时,优质粮食工程也在不断实施。具有更好风味、更高营养价值和更可持续生产方式的粮食产品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吃得好”“吃得健康营养”的美好需求,也在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收、消费者得实惠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保证了中国的“饭碗”更加安全、充实。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辛勤耕耘、不懈奋斗,我们一定能牢牢守住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为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夯实根基。

《光明日报》(20231019 10版)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174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187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

0评论2025-01-09167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466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20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469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166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215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47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9-0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