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IT.com讯)在各行各业逐渐步入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同时,农业领域的现代化、科技化及智能化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国内外都在进行农业机器人的研究,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长足进展也为应用于非结构化环境的农业机器人开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家对于农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也非常支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包括农业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行业加快发展,不过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仍然面临一定挑战。
相较于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需要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作业对象 不比工业材料,农业机器人的作业对象更具复杂性。一般农作物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损害,而且同类农作物之间的形状、发育状况各不相同,所以农业机器人需要具备很强的识别和处理能力,能够对不同的个体进行识别操作。
作业环境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不断变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出来大气、光照、季节等气候因素的影响,种植地的倾斜程度等地形条件也会约束农业机器人的作业,因此需要农业机器人具备更柔性处理农作物的能力。
作业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农业机器人的操作人员都是由一些没有机械电子知识的普通人来完成的,这就需要农业机器人的设计与操作更加人性化、并具备可靠性高、便于维修等要求,从而提高其普适性。
与国外农业机器人的发展相比,我国农业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近年来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不足以实现应用的高度普及化,最大的发展障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制造成本 由于农业生产具备很明显的季节性,需要农业机器人工作的时间往往集中在几个月里,剩余的时间会处于闲置状态,无疑会导致其使用率变低,降低了其性价比。同时农业机器人的制造流程尚未达到高度自动化的水准,叠加劳动力成本也间接提高了农业机器人的制造成本。
智能化程度 与其他领域的机器人相比,农业机器人工作环境复杂多变,环境结构通常没有规律,所以智能化程度的要求会更高,虽然目前机器人自动导航、视觉辨识定位等技术方面已发展较为成熟,但总体来说农业机器人整体的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核心算法尚有欠缺,还不能达到独立胜任某些较为复杂的任务。
总的来说,我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农业发展和发展新型,农业机械化的步伐也会持续加快,科技强国的战略下,农业机器人也必将成为大势所趋。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可以有效地减轻人类的身体负担,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品生产率,从而使农民能够更好地利用其空间制定战略,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长期影响的背景下,可以帮助解决人工操作减少、人员间无法接触等实际困难,相信在未来农业机器人的技术瓶颈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必将为我国的农业领域发展起到里程碑式的意义。
来源: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