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万建民:着力推进生物种业发展

2022-07-07 11:082610

生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构建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体系,强化种质资源深度挖掘,突破前沿育种关键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强自立,是解决种源要害、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关键,也是牢牢把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根本保障。

目前,发达国家种业已形成完善的科研创新体系,其种业产业经过100多年发展,形成了政府投入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企业投资种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明确分工。基于此,跨国企业已成为全球种业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和市场受益的主体。在此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国种业科技发展,有必要清晰认识国际生物种业科技发展趋势。

万建民:着力推进生物种业发展

一是农业生物种业蓬勃发展。2018年,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市值达到338亿美元,据预测,到2030年将达到1150亿美元。企业是种业科技创新的主体,跨国企业兼并重组使其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国际种业巨头在种业技术研发方面,投入规模大、强度高。

二是生物技术品种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农作物品种实现多基因聚合改良,基因编辑作物、全基因组选择作物、多基因设计作物、功能性蛋白这类新型农作物被不断推向市场,并实现产业化。同时,生物技术品种应用还兼顾健康营养、生物多样性、资源环境可持续等方面。

三是农业生物基础解析进展迅速。作物演化与性状形成机理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解析种质资源多样性演化机制、杂种优势形成机理、作物根际固氮和光合作用机制、作物与微生物互作机制、重要育种性状形成的遗传调控网络,克隆一批调控株型、品质、氮高效利用、抗旱、耐低温、耐盐碱、抗病、新型抗除草剂等具有重大育种价值的新基因。

万建民:着力推进生物种业发展

四是农业生物前沿技术不断突破。世界种业已进入育种4.0时代,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深度结合,加速种业升级换代,推动机械化、工厂化、智能化的农业产业革命和育种效率提升。

五是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能否拥有重要基因知识产权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竞争成为抢占制高点的根本手段,产品竞争成为抢占市场的核心。

为解决种业种源“卡脖子”技术难题,打赢种业翻身仗,结合国际生物种业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种业短板,推进生物种业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万建民:着力推进生物种业发展

第一,设计布局农业生物育种科技重大项目。通过设计布局包括农业生物育种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实现农作物种源攻关,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等,让企业与科研院所、社会力量与政府力量相结合,共同推动育种技术进步。

第二,构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建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产品创制”上中下游种业科技创新的新型体制,把品种培育能力逐步向企业转移,形成全国一条龙创新体系。提高前沿理论指导育种技术革新能力,融合基因编辑、合成生物、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器等前沿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使新一代育种技术向智能化、精准化发展。

万建民:着力推进生物种业发展

第三,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加大中央、地方和企业以及社会资本对种源攻关的研发投入,集中优势资源、整合集体力量,提升创新可能性。尤其提高种业企业研发投入,培养高水平研发人才团队。

第四,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标准研究。以新基因、新技术、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为抓手,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系统设计与整体布局知识产权保护全球化战略,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快构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相互支撑、相互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确保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加快生物育种创新
应尽快启动实施农业生物育种创新行动,重点解决好生物种业科技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源头创新,支撑突破性重大品种的培育,确保国

0评论2022-04-13281

万建民:保障中国粮食安全需构建新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近日在第二十三届科协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指出,目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物育种创新仍待完善,必须加大生物育种与产业化力度,突破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瓶颈。

0评论2021-07-29345